周超意
一直以来,我们的个别化材料好像走入一个怪区,制作越是繁琐、越是精细的就越是好。因此,教师们总是努力在将个别化材料做好看、做精致,可事实是,越是精心做的材料可能孩子们越是不喜欢,同时显而易见,这样精心制作的材料很快会被孩子们损坏,所以,老师们对个别化材料的制作总是心有余悸,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不给玩不可能,可一玩就坏,心疼坏了不算,还得不断地修修补补。虽然,关于低结构的研究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老师们也进行了尝试,但是关于低结构个别化材料的制作,其实老师还不得要领,低结构个别化材料使用怎样的材料呢?怎样才算低结构材料呢?投放了低结构的材料,那我的目标怎么设定呢?我的观察要点怎么改变呢?
直到最近,我翻看了《上海托幼》上的一些玩教具的介绍,才让我觉得豁然开朗。五花八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甚至被废弃的材料。比如泡沫箱、塑料软管、玻璃珠、打气筒、气球等等。而这些材料可以幻化成各种各样孩子们非常有兴趣的个别化学习材料。比如,打气球,孩子们特别喜欢,用不同形式的打气筒(脚踩的、手持的)打,怎样把气球嘴对准,什么样的打气筒比较省力,气球打到什么程度会破?放掉气的时候,气球怎样飞得远?怎样放气可以使气球往上飞?怎样的气球飞不起来?很简单的一个打气球的个别化,里面却包含了很多很多孩子可以探索的空间,使用的材料非常简单,不用老师自己制作任何东西,老师不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却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玩出了一番空间和自由。
其实,生活即教育,我们孩子的认知只要符合他们的发展客观规律。具有生活性、游戏性、情境性其中一样,我想低结构的个别化材料就有了方向。还是这个打气球的个别化材料、看上去非常简单,可是它突出的游戏性、生活性两个特征就能让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又有足够的探索空间。而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开放目标,孩子每一种发展都可以成为这个材料的目标。低结构材料开放了孩子们的游戏探索空间,也开放了老师们的观察空间、孩子们的发展目标。
最近读到一句话,不要用身体上的勤劳掩盖思想上的懒惰。其实,精细化的个别化材料有时就是老师懒于思考,懒得改进,懒得想怎么让孩子们更有探索的空间,懒得想怎么利用材料。低结构材料恰恰是在推动教师们从身体上的勤劳向思想上的勤劳转变。